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第三届煤地质学学科与煤系资源研究前沿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5-10-18     发布:[能源学院]刘斌    点击:10

2025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油立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煤地质学学科与煤系资源研究前沿学术论坛”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

图片1(1)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能源学院院长姚艳斌教授主持。大会上午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赵存良和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金毅主持。中国工程院王双明院士在《对煤炭绿色低碳开发的思考》主旨报告中强调,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煤炭仍具战略地位,需立足我国“以煤为主”国情,走清洁高效、绿色低碳之路。他提出通过“减损开采、固废充填、CO₂地质封存”三维协同技术路径,将采煤形成的地下空间、固废资源属性与CO₂化学活性相结合,实现采煤、固废处置与碳封存一体化,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指明了新方向。

图片1(2)

未命名

中国科学院张水昌院士(由张斌代讲)在《煤岩气发展现状与科学问题》主旨报告中指出,煤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新类型,资源量约35万亿方,具备年产300亿方潜力,是未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煤岩气勘探开发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许多方面面临一系列理论与技术挑战,需要加强油气—煤炭跨行业联合攻关,尽快实现规模上产。

此外,众多专家学者在主论坛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我校能源学院院长姚艳斌教授作了《深部煤储层流体作用与煤层气富集产出机理研究新进展》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严德天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申建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娜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常象春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武元鹏教授分别就《华南二叠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有机质富集机制》《深部煤层气成藏-成储进展与思考》《AI赋能煤地质学:从显微组分识别到关键金属赋存》《基于有机质分子结构和有机相的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深部煤层气压裂用功能材料的探索研究》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2

下午的主论坛由我校能源学院副院长许浩教授与中国矿业大学吴财芳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所所长赵群,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毕彩芹,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宁树正,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孟尚志,中国矿业大学桑树勋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侯泉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曹代勇教授、邵龙义教授、刘淑琴教授、河南理工大学苏现波教授共10位专家学者贡献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

3.1

3.2

为深入探讨前沿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本次论坛设立了“煤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煤系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煤系共、伴生矿产成矿地质理论”、“煤层气生物工程理论与技术”、“煤炭地下气化与清洁利用”以及“碳封存地质理论与技术” 七个专题分论坛。在10月12日全天,分论坛共计进行了10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现场交流踊跃,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创新活力。

4

10月12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由能源学院院长姚艳斌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对优秀学术报告进行了表彰,能源学院副院长许浩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刘淑琴教授为获奖代表颁奖。许浩副院长勉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勇担使命,不断攀登科技高峰。闭幕式上进行了交接仪式,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申建教授致辞,诚挚邀请学界同仁2026年相聚江苏徐州,共襄第四届盛会。

图片1(3)

图片1(4)

本次论坛是我国煤地质学与煤系资源研究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应用成果,为促进跨学科交流、协同创新与技术突破构建了高端平台。与会专家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煤炭绿色开发、深部煤层气勘探、人工智能赋能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凝聚了广泛共识,为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本次大会由能源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煤地质学团队黄文辉教授、唐书恒教授、姚艳斌教授、许浩教授、陶树教授、张松航教授、蔡益栋教授、李松教授、唐淑玲副教授、郗兆栋副教授、陈世达副教授、孙晓晓副教授、久博副教授等教师牵头组织,为论坛的筹备与顺利召开提供了核心保障。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能源学院深感荣幸,并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期待未来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开创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