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建设概况

新能源与碳储系

2025-02-17     发布:[能源学院]刘斌    点击:4

1)基本概况

新能源与碳储系(简称新能源系)成立于2024年,该系紧密围绕“双碳”目标,依托国家重点优势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与北京市重点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与国际前沿基础研究理念,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进行科学攻关与人才培养,以“建成国内领先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为愿景,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新能源/双碳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

2)学科建设

新能源系设有碳储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碳储科学与工程致力于培养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系统掌握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捕集、CO2地质封存以及CO,利用转化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3)科学研究

新能源与碳储系秉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技前沿、聚焦行业热点问题”的战略定位,扎根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方向,积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并大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新系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牵头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38项,横向项目300余项,出版相关著作28部,发表论文584篇,SCI检索552篇,授权专利163项,为国家油气行业低碳转型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来突出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热、氢、氦气资源勘查、碳封存地质选址与储层评价、地热流体渗流与数值模拟、注CO2提高油气采收率、地热钻探工程、CO2深地埋存监测方法、地热开发与尾水回灌、CO2封存THMC数值模拟、地温热伏发电、CCUS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地热利用与管理、地下储气库工程。

4)师资队伍

新能源与碳储系现有专职教师13人,含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兼职教授4人。教师均教拥有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留学或进修。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人,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

教授:张金川、丁文龙、唐玄、由庆、孙骞、毛小平

副教授:王硕亮、陈世达、孙晓晓、冯东

讲师:郭静怡、张海涛、刘源

系主任:唐玄           系副主任:孙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