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学院举行青年教师托举工程活动暨“教学名师讲坛”第七期
2022-10-26 发布:[能源学院]肖畅 点击:6次
能源学院于2022年10月25日下午2点半在测试楼217会议室如期举办能源学院青年教师托举工程暨“教学名师讲坛”第七期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于兴河教授作“革故鼎新、行成于思、只言片语”的专题讲座。教务处处长、能源学院院长高志前教授主持讲座,能源学院班子成员及学院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内容主要包含职业生涯的梦想与动力、能源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两大部分,于兴河教授从自身成长经历和从教生涯谈起,与大家分享了人生的所感所悟,为能源学院教师上了生动一课,老师们受益匪浅。
于兴河教授首先介绍了自身的成长经历,表示为多年从事地质工作感到无比骄傲。作为地质工作者走遍大江南北,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磨炼了意志;其次,于兴河教授以教师的职责为题,向教师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结合自身从教经验为教师答疑解惑;最后,于兴河教授结合全球能源类型与核心属性等问题,对能源行业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讲座结束后于兴河教授与学院教师进行了热烈讨论。
于兴河简介:
湖北襄阳人,1958年生,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05专项科技部与自然资源部2022~2035年战略组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古地理学报》副主编及《石油勘探与开发》等编委。1982年元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77级),1988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1982~1985年期间在原地矿部江陵石油地质综合大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91年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含油气盆地储层沉积学及建模技术、含油气盆地分析与模拟、海洋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资源评价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学术贡献:(1)提出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物– 坡”耦合控砂理论、河流—三角洲结构—成因分类以及微相导向砂体对比方法,揭示碎屑岩八大沉积作用的沉积成因机理并创立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2)创建四类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多物源平面套合优选及多要素岩性—地层圈闭垂向叠合预测方法体系,首创陆相厚薄交互储层表征模型。(3)提出油气储层相控建模约束指标与流程,创新碎屑岩储层“成因—预测”方法体系,引领碎屑岩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技术研究前沿。获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称号;为2021年中国石油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出版专著与教材16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学术文章300余篇,特邀主编核心刊物4期;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5项第1);指导硕、博士220余人;创建5个野外地质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180余次,惠及万余人。
供稿:张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