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储科学与工程
2022-10-14 发布:[能源学院]肖畅 点击:0次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的地质、能源、矿业、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碳储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背景,系统掌握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 捕集、CO2 地质封存以及CO2 利用转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国际视野,能从事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的研究型后备领军人才及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经过5年实际工作之后,能够承担科研工作或胜任管理岗位。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到:
(1)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科学观,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富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能有效应用自然科学、碳储科学与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具备化石资源地质与工程领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复杂地质和工程问题解剖与模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能承担碳储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研究、碳储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管理工作。
(4)具备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能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
(5)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应对科技发展挑战,掌握新兴技术,实施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二、毕业要求
具有碳储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在碳捕集、利用、封存或者相近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碳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获取知识能力,包括对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的理解和进行初步判断;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能熟练运用现代测试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能够应用物理学、化学、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地质工程、能源动力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碳储科学与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考虑社会、人文、健康、安全、法律、环境等因素,能设计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 捕集、CO2地质封存以及CO2利用转化专业知识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石油工程、能源动力、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坚定信念和健全人格,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学生修满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原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二氧化碳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碳储地质学、碳储工程与经济管理、岩土工程数值建模与计算、二氧化碳输运技术、二氧化碳化学转化。
实践课程:物理实验、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 碳储工程认识实习、工程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