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风采

校友白万奎:矢志投身志愿事业,书写无悔青春华章!

2020-06-09     发布:[能源学院]    点击:1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的校友中,有这样一个人,毕业近十年,一直坚守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带给他的信念,不断取得骄人的工作成绩,不断传递他拳拳的奉献之情。就像《勘探队员之歌》描述的那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微信图片_20200609110829

  他就是白万奎,一位平凡而又特别的的地质人。白万奎,男,满族,1985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能源)专业,大学期间参与国家科研项目2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项,这样丰富的履历本可以让他在大城市中谋得一席之地,但毕业后白万奎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一线现场,因为他明白,只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才能为建设祖国石油行业添砖加瓦,工作以来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局级奖励5项,厂处级奖励30余项,荣誉称号10余项。也许有人认为他离开了学校,可是他却从未离我们太远,毕业后一直心系母校,多次协调安排在校生到油田参加录井,钻井,采油和作业的现场实践,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在校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熟悉工作。

  回想他的大学时光,2008年在一次偶然的实验课中,他发现实验光源有耗能高、寿命短的致命缺陷,也由此拉开了他与同学时美楠对《读数显微镜光源改进》课题的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造就了目前实验中心所使用的改进光源,也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每年节约18000元左右的电费,这项成果在当时北京市实验物理竞赛中也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白万奎不仅在地质方面有所建树,他还将地质人的奉献精神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说:经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绝不仅仅是为了衣食无忧,更是要实现人生价值,不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初心使命。葳蕤草木时为瑞,似锦繁花待君归,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没有打断他的奉献之路,白万奎从在校中小学生无法正常入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组建了疫情期间志愿服务项目组,为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免费直播互动学习平台。

微信图片_20200609110822

  但想运行这样一个项目并不容易,从招募教师,到搭建平台,再到寻找合适的学生,白万奎遭遇了重重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考虑到小学生和个别家长的实际状况,他和他的团队采用了QQ分享屏幕在线教学方式授课,教学互动涉及多方面内容,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公益项目不断扩大并与国家扶贫工作对接,许多山区孩子也加入了进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项目中,白万奎说:“我们不求回报,只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让孩子们懂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去选择更好的人生。”

  这就是白万奎,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青年人定能肩负使命和责任,用一片赤诚之心,在科研路上不断求真务实,用拳拳之心助力抗“疫”。

  你听,是山区深处的呼唤。你看,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编者按:许多年纪大的人都认为80后、90后年轻人有许多缺点,诸如:娇生惯养,只知享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思想开放,为所欲为;脾气暴躁,自诩“愤青"等等,但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疫情,独当一面,最辛苦的是我们的80后和90后,白万奎公益项目的全体成员也全都来自80后、90后的大团队,他们在别人眼中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代人,但是在项目中他们确实最有实力的担当,他们白天忙本职工作,业余时间承当公益项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最美”这两个字,张文宏曾这样说“在这次疫情当中,最核心的力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个疫情之初,我们这些年纪比较大的医生都觉得,SARS的时候我们比较年轻,现在SARS再次来临,舍我其谁?但并非如此,不得不说,90后、80后在这次疫情当中冲在第一线,我们每次讨论前浪、后浪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前浪、后浪,前浪、后浪都是一个浪,大家都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文字:张盼盼、邵翔羽

  责编:能源学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