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欧亚科学家联合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2019-09-11 发布:[能源学院] 点击:0次
2019年8月6日至18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开展了学会首次欧亚科学家联合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担任首席顾问,学会副理事长唐春安担任科考领队,考察队成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副主席、挪威工程院院士李春林,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学会(ICGdR)理事长、日本外籍院士汪发武,香港大学教授岳中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副教授毛小平,以及来自10多所科研院所、高校的19位专家、青年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
此次科考的考察线路跨度为北纬78度到北纬80度的10个地点,考察队考察了朗伊尔城冰川、Sheerenburg冰川、摩纳哥冰川,穿越伊斯峡湾、康斯峡湾和北纬80度线(Moffen),参访巴伦支堡(俄罗斯煤矿)、Texas Bar岛(北极早期探险捕鲸地)、Bockfsord(北极苔原和12度温泉)、Ny London(松散的花岗岩)和Ny Alesund(包括中国黄河站在内的13个国家的考察站)。
科考期间,考察队召开了两次阶段性总结和工作部署会议,何满潮院士对野外考察工作进行了总结,起草《极地岩石力学》考察报告。本次科考还将科考和科普工作相结合,邀请相关媒体参与考察,将考察内容形成系列科普宣传纪录片《极地消融》,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北极及北极开发和利用面临的挑战。
科考期间,考察队专程访问了中国北极黄河站,带去了慰问品,受到黄河站全体队员的热情接待。何满潮院士向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黄河站何昉站长介绍了学会组织本次北极考察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南北两极的考察研究,促进第三极的工程建设,并与考察站9名队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北极科学研究贡献力量。依依惜别前,全体考察队员与黄河站队员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抒发考察队员在地球的最北端致敬祖国的感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次科考对地质调查、冰川研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极地工程、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学会将继续开展南北极科考、科普和科教活动,促进学会深入探讨极寒地区冻融环境下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极寒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建造技术,为我国在极寒地区冻融环境岩石工程(如川藏铁路)提供技术保障,落实国家的北极政策,积极应对北极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责编:能源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