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地质和《七律.长征》——新角度、新视野、新观点

2018-05-09     发布:[能源学院]伍亦文    点击:0

    今天下午,石油地质教研室开展了教研室活动,研讨了研究生开题相关事宜,然后能源学院王海荣老师给石油地质第一与第二党支部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党课地质和《七律.长征》从地质工作者的角度对《七律.长征》进行了新的解读,使得我们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尤其是天险,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18.5.9-4

 

18.5.9-5

  《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作下《七律·长征》。以下为王海荣老师对《七律.长征》的地质角度的解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即南岭,西部为印欧 板块俯冲造就的红河断裂带,南部经历古南海的湮灭和新南海的伸展,东部经历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燕山期火山运动和新生代伸展,多方向的构造导致南岭山脉体系破碎,没有固定的走向和方位。在毛主席看来,无非就是沙滩上破碎浪花。

  红军血战湘江,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走上云贵高原。革命的经验教训教育了人们,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逐渐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可,正确主张逐步回归党内军内,在此,毛主席施神来之笔,四渡赤水、贵阳虚晃,三万红军在四十万中央军、川军、滇军等的围攻下,纵横云贵如入无人之境,红军自此摆脱了前期的被动局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红军掉头西向、继而北上,在皎平渡顺利突破金沙江,进入四川。金沙江横切云贵,四围的高耸山地遮蔽了西南、东部的水汽,形成了这一段的“干热河谷”,赤色的岩壁,湍急的河流,二者相遇迸激了氤氲的水汽,白色雾气下闪烁的赤色山崖交相辉映。“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暖”不由涌出胸膛,既是自然的映像,也是革命顺利下的愉悦心情。

   然而,红军急速北上,夺取了大渡河的安顺场后,革命再次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条渡船,数万红军,四周敌人,战机稍纵即逝。红一军团第四团再次临危受命,一昼夜奔袭240里,和敌人打时间差,为革命争取转机。大渡河和金沙江完全不同,期流域地质地理造就的地貌雪山众多,且可接受来自于东部的水汽,氤氲多雨,激流在幽深茂密的峡谷中澎湃而下,更使得泸定桥的碗口粗细的铁索寒意森森,“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无疑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毛主席这一阶段为革命忧心忡忡、昼思夜虑的内在心情。

供  稿:芦  俊、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