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2018-03-23 发布:[能源学院]伍亦文 点击:1次
我单位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18 年 3 月 23至 2018 年 3 月 30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 能源学院 反映。
联系人:姜涛 联系电话:010-82322754
附:公示内容(需包括如下方面)
1.项目名称:中国页岩气成藏地质理论及分布规律
2.候选单位(含排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南大学、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南堡油田作业区、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
3.候选人(含排序):张金川、金之钧、聂海宽、唐玄、薛会、姜生玲、林腊梅、谭静强、丁江辉、唐颖、徐波、龙鹏宇、汪宗余、张培先、刘君兰
4.项目简介(与申报推荐书中“项目简介”一致):
(1)研究目的
美国2000年逐渐开始的页岩气“革命”引发了各国对绿色新能源的普遍思考。对于经济增长迅速但能源自给严重不足的中国,有必要通过成藏机理研究,探讨适合于中国地质特色的页岩气成藏理论并预测其资源分布,为国家能源战略决策和规划部署提供参考和建议。
(2)主要科学发现点
1)率先系统引进页岩气概念并揭示其成藏机理,首开中国页岩气系统地探索研究先河,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发现和产业快速起步提前做好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准备。
在美国页岩气开发取得技术突破并快速发展的2003年,率先在国内发表了“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研究开篇论文,引入了页岩气概念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剖。结合天然气聚集机理序列研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动力平衡方程,系统揭示了页岩气成藏机理,提出了含气量计算方法,解决了页岩气成藏机理关键问题,奠定了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基础。
2)创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成藏理论,明确了中国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时有效地指导了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发现并缩短了中美页岩气研究差距。
在中国页岩气勘探发现的前夜,明确指出了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变化规律。指出了中国特色地质背景与页岩气成藏条件关系,发现了主要页岩沉降-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首次提出了海相、陆相、过渡相三种页岩气资源类型和直接与间接两种成藏方式,明确了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决了中国页岩气成藏理论关键问题,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地质研究的弯道超车。
3)率先提出了中国页岩气地质分区并预测资源分布,指明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发展方向,助推了国家能源战略决策和规划部署。
在中国页岩气产业起步之初,及时指明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发展方向。将中国陆域划分为四大页岩气分区,指出了至少10套页岩气有利层系,建立了页岩气选区标准和资源评价方法,评价了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指出川渝黔及长江流域是页岩气首选区,有望在下志留和下寒武统地层中率先获得突破,解决了我国页岩气资源预测关键问题,为页岩气产量跻身世界前三铺垫了厚实基础。
(3)成果产生的价值
首开中国页岩气系统研究先河,助推页岩气首次发现及新矿种确立,促成第376次香山科学会议,点燃中国页岩气探索研究圣火,为国家能源战略调控做好了提前准备,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发表论文85篇,其中SCI15篇,领跑者F5000论文5篇。9篇代表性论文总引4524次,他引4182次,单篇最高他引1166次。出版专著2本,科普1本,著作权3项,授权专利3项(含美国1项)。
5.相关证明材料:
4.1、代表性论文、著作发表情况(限10篇) |
检索机构 |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
||||||||||||
序 号 |
论文(著作)名称 |
刊名/ 出版社 |
影响因子 |
发表时间 (年月日) |
通讯作者 |
第一作者 |
论文全部作者 |
SCI他引次数 |
EI他引次数 |
他引总次数 |
年卷期页码 |
是否国内完成 |
||
1 |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
天然气工业 |
2.874 |
2004.7 |
|
张金川 |
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 |
37 |
|
1166 |
24(7):15-18 |
是 |
||
2 |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
现代地质 |
1.191 |
2003.12 |
|
张金川 |
张金川,薛会,张德明,蒲军 |
5 |
|
446 |
17(4):466-466. |
是 |
||
3 |
页岩气及其勘探研究意义 |
现代地质 |
1.191 |
2008.8 |
|
张金川 |
张金川,汪宗余,聂海宽,徐波,邓飞涌,张培先,殷毅,郭华强,林拓,张琴,张德明 |
|
|
286 |
22 (4): 640-646 |
是 |
||
4 |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
天然气工业 |
2.874 |
2009.12 |
|
张金川 |
张金川,姜生玲,唐玄,张培先,唐颖,荆铁亚 |
19 |
|
385 |
29(12):109-114 |
是 |
||
5 |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
石油学报 |
3.308 |
2009.7 |
|
聂海宽 |
聂海宽,唐玄,边瑞康 |
40 |
|
542 |
30(4):525-532 |
|
||
6 |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概率体积法 |
地学前缘 |
|
2012.3 |
|
张金川 |
张金川,林腊梅,李玉喜,姜生玲,刘锦霞,姜文利,唐玄,韩双彪 |
|
|
113 |
19(2):184-191 |
是 |
||
7 |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
天然气工业 |
2.874 |
2009.2 |
|
张金川 |
张金川,聂海宽,徐波,姜生玲,张培先,汪宗余 |
38 |
|
455 |
28(2):151-156 |
是 |
||
8 |
Shale gas potential of the major marine shale formations i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South China, Part II: Methane sorption capacity |
Fuel |
|
2014.4 |
|
Jingqiang Tan |
Jingqiang Tan, Philipp Weniger, Bernhard Krooss, Alexej Merkel, Brian Horsfield, Jinchuan Zhang, Christopher J. Boreham, Ger van Graas, Bruce Alastair Tocher |
68 |
|
|
129(4):204-218 |
是 |
||
9 |
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 |
天然气工业 |
2.874 |
2008.6 |
|
张金川 |
张金川,徐波,聂海宽,汪宗余,林拓,姜生玲,宋晓微,张琴,王广源,张培先 |
35 |
|
561 |
28(6):136-140 |
是 |
||
10 |
中国页岩气地质 |
华东理工 大学出版 社 |
|
2016.12 |
|
张金川 |
张金川;霍志鹏;唐玄;刘飏;韩双彪 |
|
|
|
|
是 |
4.2、代表性论文、著作被他人引用情况(限10篇) |
||||
序号 |
被引代表性论文、著作序号 |
引文名称/引文/作者 |
刊名/影响因子(引文) |
引文发表时间 (年 月 日) |
1 |
1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
Adsorption of methane in organic-rich shale nanopores: An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study/ Xiong, Jian, et al. |
FUEL/ 4.601 |
2017.7.15 |
2 |
1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shal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as accumulation/ Ding, Wenlong, et al. |
GEOSCIENCE FRONTIERS/ 4.256 |
2012.1 |
3 |
1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
Enhanced mass transfer rate of methane via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s for 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 fermentation/ Lee, Jaewon, et al. |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4.421 |
2016.7.25 |
4 |
4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
Analysis of resource potential for China's unconventional gas and forecast for its long-term production growth/ Wang, Jianliang, et al. |
ENERGY POLICY/4.14 |
2016.1 |
5 |
4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 China-Based on SWOT analysis/ Zhao Xingang, et al. |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8.05 |
2013.3 |
6 |
4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
Shale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A typical cas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of China/ Chen, Shangbin, et al. |
ENERGY/4.52 |
2011.11 |
7 |
5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
Microfracturing and microporosity in shales/ Ougier-Simonin, Audrey, et al. |
EARTH-SCIENCE REVIEWS/7.051 |
2016.11 |
8 |
5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
Characteristics of silty laminae in Zhangjiatan Shale of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shale gas formation/ Lei, Yuhong, et al. |
AAPG BULLETIN/ 2.770 |
2015.4 |
9 |
7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
An adsorbed gas estimation model for shale gas reservoirs via statistical learning/ Chen, Yuntian, et al. |
APPLIED ENERGY/7.182 |
2017.7.1 |
10 |
7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
Por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between clay-rich and clay-poor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Guizhou area, and insights into shale gas storage mechanisms/ Wu, Chenjun, et 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4.783 |
2017.6.1 |
公示单位(盖章):
2018年3月23日